6月10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德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协办,中国山东网承办的“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 ‘I love you’”外国留学生感知体验德州行活动正式启动。
初夏时节,荷风送爽。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鲁东大学、滨州医学院等省内高校的17个国家的20名国际学生及部分媒体记者组成的参访团走进德州,围绕“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弘扬黄河文化”主题,参观访问东盟小商品城-非遗文化展馆、黄河故道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古桑博物馆等,感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让国际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好品山东”里的德州好品。
(资料图片)
为更好地推介德州,促进与东盟经贸文化交流,位于德城区的东盟小商品城开设了德州黑陶、红绿彩瓷、金丝彩贴等山东手造的特色非遗产品商铺,这些无疑给了国际学生前所未有的体验。
“德州窑红绿彩因德州运河而兴,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在经过高温烧成的单色釉瓷器上彩绘纹饰,红彩勾线,绿彩、黄彩、黑彩填涂,再入窑以800度进行烘烤,属于二次烧成,色彩对比强烈,大俗大雅,古色古香。”德州窑红绿彩手工艺人的介绍让国际学生窥见了神奇的红绿彩瓷的一角,在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国际学生们纷纷学着在单色釉瓷器上绘制图案。
“中国人居然能想到在盘子上作画,真是别具匠心。”来自鲁东大学的越南国际学生黎氏云秋(LE THI VAN THU )在体验红绿彩瓷的制作后说。
德州窑红绿彩只是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德州黑陶烧制技艺、金丝彩贴、朔之乡剪纸、葫芦烙画、地毯加工技艺、花馍馍、葫芦雕刻、麦秆画……一件件非遗,无不展示着中国人的智慧,中华文明的厚重感。
在体验中,国际学生的认真态度和对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衷的喜爱,让笔者非常感动。体验时间有限,他们争分夺秒地完成手中的作品,并小心翼翼存放、带走留念,非常珍视。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不到德州,真的不知道,除了德州扒鸡之外,德州的特色好品还有很多,而且很多都带有地域特色。武城县是远近闻名的“辣椒之乡”,2021年,武城辣椒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椒”,今年又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名单,成为响当当的武城名片。
走进武城县,到处都能见到辣椒的元素,每年的7、8月份,各地辣椒客商聚集武城,进行辣椒交易与收购。近年来,勤劳的武城人继续加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武城辣椒的红艳散布全国,辣椒的味道不断飘香海外。
韩国国际学生成采润(Seong Chaeyoon)说:“辣椒在韩国也是一种常用食材,我们在中椒英潮了解了不同种类的辣椒,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我还看到出口韩国的韩式泡菜、风味酱等产品,能在这里看到韩国家喻户晓的美食,非常令人惊喜。”
在夏津县,国际学生体验黄河流域农桑文化的同时,也大饱口福。
夏津县素有“中国椹果之乡”的美誉,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桑椹成熟的季节,也是夏津的椹果文化采摘节。颐寿园是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主景区之一,也是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农业文化遗产的集中体验区、核心区,园内百年以上古桑树2万余株。
国际学生走进颐寿园,自由采摘各色桑椹、品鉴不同桑椹的味道,还在桑农的帮助下体验了“抻包晃椹”的传统采收桑椹方法。
除桑椹鲜果采摘外,夏津县桑椹深加工应用领域也极为广阔,已形成椹干、椹叶茶、果汁、桑椹膏、椹果酒等30多类产品,实现了从一粒椹果到桑的全元素利用。国际学生们也品尝了椹干、椹叶茶等产品。
“这里有很多粗壮的桑椹树,年代久远,真的很神奇。品尝了桑椹果之后,我很惊讶,因为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甜、这么好吃的桑椹,回去的时候,我会跟朋友们分享这里的故事,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带家人和朋友来这里体验。”来自滨州医学院的巴基斯坦国际学生Kurbatova Polina说。
生长于黄河故道上的奥德曼红酒、传承古法酿造的环球牌酱油和醋、有百余年历史的神龙地毯……对于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来德州的国际学生来说,这些德州好品,在味觉、嗅觉、视觉和触觉上,带给他们强烈的震撼,让他们对德州、山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 ‘I love you’”外国留学生感知体验德州行活动圆满结束,好客的山东人尤其是德州人,以最贴心的服务、最诚挚的热情、最特色的好品,组织了本次活动。当国际学生们喊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 ‘I love you’”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悦的表情。宾至如归,这就是“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的期许吧。(文/张敏敏)
标签: